用(都)心(是)良(陰)苦(謀)啊。
「小孩對英文沒興趣」一直是電訪家長時常被問到的問題,同時也是許多學生差點不續班的原因,本篇分享一些實際做法,適用初學階段至低年級學童;中高年級或者國中以上,針對需要面臨升學考試的學生另有其他應對方法。
目錄
一、驗收處處是眉角(教師端)
本處精髓是:沒有人會排斥自己擅長的事。所以只要讓學生擅長,或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擅長就可以了。(注意:此處的擅長是指在所處的學習階段內學會應該學會的進度。)
而教師可以透過精心設計驗收的方式來促成這項結果,步驟如下:
- 設定教學目標:越精準越好,因為所有課室活動都是以達成教學目標為原則設計的。
- 根據教學目標安排課室活動:絕對不是教完就了事,兒美教案必須包含練習和驗收。理想狀態是每堂下課前,八成以上的學生都已經能記住下次要測驗的內容。
- 教學目標、課室活動安排和驗收內容一致:教什麼就練什麼,練什麼就考什麼。
舉例今天教字母 ↓
設定教學目標 | abc 大小寫認讀 |
根據教學目標安排課室活動 | 1. 跳跳 ABC 這個的改編版,OX 改成字母,學生聽字母或其讀音複誦後聽指示選邊站 2. 分組傳話 老師用字母或其讀音出題,傳到最後一位學生上前指認字母 |
正確做法 | 錯誤示範 | |
驗收內容 | 小考聽音圈選或口說字母讀音 | 小考 ABC 大小寫默寫 |
說明 | 教學目標、課室活動和驗收內容一致 整堂課都在練習下次要考的內容,大部分學生應該可以毫無負擔通過小考。 | 上課都在練認讀,卻驗收默寫 考的內容沒教過,沒考過自然是老師的問題。 |
二、親師互動
新人時期想到要面對家長就覺得好可怕,不知道會不會被問得答不上來、被客訴、被要求換老師?後來發現如果平時有好好規劃教學進度、課堂中也沒什麼大問題的話,親師互動大多只是在幫家長打預防針+跟家長套招(?),並沒有這麼可怕。
「幫家長打預防針」是指先說明學習規劃、目前的學習進度,以及接下來將要學什麼,因學習歷程一定是難度漸增,不可能越學越簡單,所以接下來孩子可能在哪方遇到困難、會需要比之前花更多心力都是正常的,而我們可以如何協助、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第三項詳述)。
「跟家長套招」則是告訴家長自己做了哪些部分(我都照實說自己課堂上玩的所有小遊戲都是不斷練習和變相驗收哇哈哈哈,有什麼線上破關的小遊戲其實也都是在考試,後臺甚至可以看到答錯幾次、每題花了幾秒),以及為了讓孩子更進步,家長需要協助吧啦吧啦哪些部分。
三、家長能協助的事
供參,取用時別忘了包裝成委婉的用語。
善用電子聯絡簿
多數補習班都有電子聯絡簿系統或其他線上管道,用以告知家長孩子的學習進度或考試資訊,一來不用重複追問孩子,二來可以避免孩子塗改聯絡簿(作業三頁改成一頁,小考 39 分改成 89 分,把老師有寫字的頁數撕掉,謊稱今天沒貼到聯絡簿… 等)。
建立讀書習慣
個人覺得建立讀書習慣是家長能協助的項目當中最重要的一項!
每星期空出一段或多段時間來閱讀,每次只有半小時至一小時也無妨,期間家長讀什麼書都好(不要肖想自己滑手機,孩子還能專心讀書這種事),而孩子用這段時間複習英文。
給予肯定與鼓勵
唸得好壞或對錯是另一回事,只要孩子主動拿英文教材出來複習或練習,本身就很值得鼓勵;糾正發音是老師的責任。
適度裝傻
中高年級以上請自行評估是否適用。
同樣是想關心最近學了什麼,問孩子「這些媽媽以前沒學過耶,(指書本上的字)這要怎麼唸?」的效果遠比直說「你唸今天學的第幾頁到第幾頁給我聽」好。
問「啊這怎麼唸?(亂唸一通)」孩子大笑並糾正你,同樣能達到一樣的目的。
但此處有一點需要注意:當孩子回答「不知道」時,看要陪著一起找答案或再帶他複習一次都好,絕對不能就此結束話題。
孩子的「不知道」通常不是真的完全不會,也不會是對新學的東西完全沒印象,而是當他們回「不知道」,大人就會說「好吧」,自己就不用再回答後續的問題,就能去玩、去做想做的事了。
接受「學語言很花時間」
想想看:每天除了英文課以外,只要醒著都接觸得到中文,但一年級還是要花整年學注音符號和練拼寫,連母語都這麼花時間了,學外語的進度較慢是非常正常的事!而且極其需要耐心。
千萬別做這件事
突然隨意翻課本,指著以往學過的某頁質問句子怎麼唸、單字是什麼意思、怎麼拼… 等等,這對任何階段、任何年齡層的學習者來說都是很恐怖的事情。
在沒有複習、沒有任何預告的情況下抽問,因為一時答不上來就被解讀成「都不會」或「都忘記了」會又冤枉又挫折。(我就問有多少成人學外語時可以做到課本隨翻隨問就每個都會)
一樣是翻課本檢視孩子過往的學習狀況,可以多兩個步驟:
- 之前學過很多水果的英文,你還記得嗎?
- 那你先聽音檔(看教學影片、用點讀筆、查手機確認發音等,總有可以複習的媒介)複習一下,十分鐘後(或是複習好了)再唸給我聽。
先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再明確告知範圍和時間,才是講武德的行為。
誠實豆沙包
與其花時間煩惱小孩為什麼對英文沒興趣,不如在上述可控範圍內技術性讓小孩愛上英文吧;不喜歡也無妨,至少不要討厭就好了。
臺灣的學制從國小到高三都必須面對英文(而且政府要推雙語,英文只會越來越重要),大專院校也有必修英文,甚至教材本身就是原文書,排斥英文等於要痛苦十幾年,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
相關閱讀
祝大家的兒美之路都順順利利。
謝謝收看
呀比